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
Dynamics V.S. Loudness War
為什麼Zag Lope的專輯 弄那麼久,
不過就11首歌,
彈彈吉他, 撥撥貝斯,打打鼓,按按電子琴, 哈哈哈唱幾聲,
要弄弄弄半天, 你以為大家有在等你們弄好嗎~ ?
也是很不才地要跟大家坦誠, 我們真的動作很慢,
不過真的已經進入最後Mastering的階段;
Mastering 也是音樂製作中, 最少被大家提及但卻最重要的一個部份.
最近在看大師級的Mastering工程師 Bob Ludwig
2008發表了關於唱片後製 音色動態表現與大音量競賽的文章,
在數位錄音開始的此時,
各式各樣的錄音器材與外掛不完的Plig-in數位效果器,
都可以很輕易地將唱片達到你想要的樣子;
而在近年一直不斷被討論的唱片後製音量競賽,
各大唱片公司, 製作人,
甚至連音樂創作者本身,都不停地追求最大音量,
以求聽眾在第一次聽見音樂創作者的唱片,
都有很明顯被震撼與"大聲地"被感動,
最重要的是這似乎是唱片銷量的保證刺激 ;
但也越來越多唱片只被聽眾聽唱片其中的一兩首歌,
聽覺疲勞, 每首歌都差不多,
然後就放到CD櫃陳年擺放, 音樂創作者的心血, 也被陳年擺放了;
最近買了一張日本知名女歌手所組的精華樂團最新大碟,
似乎也還是如此大聲地運作著,
我沒有辦法聽完整張唱片, 更別說按下repeat鍵,
讓它變成生命片刻的背景音樂;
我也開始思索, Zag Lope的音樂, 也希望可以很大聲地被大家聽見,
但 我們也很容易讓大家聽覺疲勞嗎?
動態的保持,可讓音樂的擺動,聲音的起伏, 保有情緒性的線條,
而不是將所有聲線通通擠到前面, 都喊著" 聽我 聽我 ",
人類也只有一對耳朵 ;
而將音量一路地調大聲, 最後你只記得樂器的樂句, 歌曲的詞曲,
而沒有感覺到完整音樂作品該有的起伏.
Bob Ludwig 談論槍與玫瑰選擇動態mastering版本, 讓他又驚又喜 :
http://www.gatewaymastering.com/gateway_LoudnessWars.asp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